通告

通告

[推广] 校友优选频道上线,欢迎广大校友查看选购!
南京理工大学师生热议习近平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精神
2024-10-20 14:51   来源: www.njust.pub   发布者:   访问数: 64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今年我校共有900余个项目、近6000人次师生参加大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广大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激发创新活力,勇攀科技高峰,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明确指出了广大青年学生的成长方向和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和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在7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南京理工大学始终秉承“哈军工光荣传统,坚守“培养杰出人才、打造国之重器”的使命担当,为国防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下一步,学校党委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科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一体学习贯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锻造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引领下,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建立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支撑、带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机制,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努力培养敢闯会创、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有为青年,支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南理工力量。

——校党委书记 张骏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重要回信,给予广大青年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纸短情长、温暖人心,字里行间饱含着总书记对教育的深厚情怀,对青年学生的关心关爱,对科技创新的谆谆嘱托。南京理工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依托“哈军工精神”国防科技创新与实践教育基地,传承发扬好“哈军工”光荣传统。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强基拓新”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打造以“四个零距离”构筑卓越工程人才自主培养的“南理工模式”。深化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路径,突出服务新型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着力将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面向重点领域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培养。积极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促进中外科技交流,不断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奋力书写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南理工篇章。

——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付梦印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是对学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科学指引,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聚焦新型工业化、国防现代化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深入实施“强基拓新”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方面,大力打造高质量课程体系,深化“书院+学院育人模式,建好鼎新创新人才班等拔尖人才培养高地,建立覆盖大学四年的全程导学体系支持学生成长成才。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坚持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加强哈军工精神国防科技创新与实践教育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实践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具有校本特色的实践育人体系,多方协同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学校将努力为南理工学子提升能力、展现才华、施展抱负打造广阔平台,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南理工力量。

——副校长 李强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不仅是对参赛学生的充分肯定,也让我们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近年来,学院依托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汇聚全校创新创业优质资源,大力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已成为学生交流的平台、实践的舞台、创新的基地、创业的港湾,涌现出以大学生“互联网+大赛总冠军、全国创新创业英才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创成果和科技人才,成为学校乃至全国的一张靓丽名片。接下来,学院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培养具有“敢闯会创”的工程精英和社会中坚,努力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南理工“双创”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 吴泽彬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中勉励广大青年“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依托高水平创新创业平台的有力支撑,学生在各类科创竞赛中屡获佳绩,创新创业产出成果丰硕。下一步,学校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勉励为根本遵循,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首要任务,进一步完善科教、产教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动更多科研资源、企业资源、社会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资源,以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的真实问题为牵引,大力推进项目式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开展“真实践”、进行“真研究”、解决“真问题”、产出“真成果”、增长“真本领”,为培养能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务处处长 姚文进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备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下一步,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深刻理解“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与重要内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为抓手,着力构建“教育引导、活动牵引、平台支撑”的“三位一体”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完善研究生科技创新竞赛管理、运行、激励机制,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 齐玉辉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青年创新创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望,为高校进一步推进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引领广大青年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南京理工大学团委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发扬“哈军工”光荣传统,深入实施“青春领航”行动,打造“青雁讲堂”“青英对话”“青研青语”等系列品牌主题教育,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深化实践育人,引领青年学生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树立科创报国志向、激发科创报国热情。依托各类青年科创大赛平台,构建青创会、青创赛、青创群的科创育人链,引领和服务青年成长发展需要,切实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主动聚焦成果转化,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争取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为培育一流青年作出一流贡献,为扎实推进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不断贡献青春力量。

——校团委书记 凌晨


作为上届大赛金奖项目的指导老师,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赛的关注和认可,我深受鼓舞。在带领学生参与“冷极星新型光子辐射器——打造航天器‘防晒衣’”这一项目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创新不仅是知识的碰撞与技术的突破,更是青年学子心怀家国、勇于担当的体现。学生们将课堂理论与实验实践紧密结合,面对复杂而前沿的航天科技难题,他们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用智慧和汗水为航天器的安全防护编织出一件科技含量满满的“防晒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收获了荣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协作,如何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如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实际成果。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青年学子有责任也有能力,不断前行,不断探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时,我们也深切感受到,全社会对青年学子创新创业的关心和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宝贵的机遇。我们将珍惜这些机会,继续深化项目研究,推动成果转化,努力让“冷极星防晒衣”这一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航天事业,服务于人类的探索梦想。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金奖项目“冷极星”指导教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 范德松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到,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我们青年大学生要在创新创业的舞台上勇担时代重任,敢闯会创。我有幸成为以赛促学、以赛促用实践育人体系下的见证者与参与者,而一路走来,我也深刻认识到只有当我们的科研成果真的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时,它才是有意义的。高水平竞赛是促进我们在校大学生更好投身双创大潮的“强劲风帆”,但绝不是我们最终奋斗的“成功彼岸”。作为一名军工领域的青年学子,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引,立足所学专业,聚焦新型光电成像探测方向,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坐得住冷板凳,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大潮中释放潜能、迸发活力,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以科研创新推动光电成像技术突破与行业进步。我也将继续秉承我校王泽山院士“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科研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将自身发展的“小我”融入民族复兴的“大我”,用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项目“光影流转”负责人、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2019级博士生 王博文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作为第七届创新大赛的金奖团队我们深感荣幸,倍感骄傲。我从大学三年级以来,就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工作,创办了年收入过亿的安夏科技公司,为党政机关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信息化事业全力奋进。大学毕业后,我持续坚持信息化创新创业工作,获得了科技型企业家、创新型企业家、教育部创新创业英才、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母校对于创新创业工作的坚定支持。坚持做好一件事非常不容易,创新创业就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是中国科技进步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关心认可给我们创新创业工作注入了无穷动力,我相信创新创业工作会更上一个台阶!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项目“安夏科技”负责人、教育部第四届创新创业英才奖获得者、公共事务学院2012级本科生 谷敏骏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本次大赛中,我担任本科生创意组团队负责人,聚焦人形机器人硬件核心电机制作技术进行再度创新,在学校双创教育体系的引导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学科的支撑下,带领团队成员一路过关斩将荣获大赛金奖。人形机器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门领域,也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重要赛道,我也有幸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增本领、长才干,服务制造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未来,我们“智鼎新机”团队将紧跟国家脚步,不负时代,不负期望,用实际行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金奖项目“智鼎新机”负责人、自动化学院2020级本科生 于雪


作为本次大赛的参赛选手,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赛的关注,我倍感振奋。在本次大赛中,我们的项目“智盾海防——深远海仿生防腐涂料新范式”,凭借技术的创新和产品的优势荣获了研究生创意组金奖,这不仅是对我们团队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未来发展方向的激励。同时,我也有幸参与了本次大赛的优秀项目资源对接会,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让我们能够与社会各界资源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对接,无疑将极大地推动我们项目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我们深知,科技创新的道路充满挑战,但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我们将以此次获奖为新的起点,继续深化研究,完善产品,为国家的海防事业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让我们携手同行,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为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金奖项目“智盾海防”负责人、化学与化工学院2021级博士生 孙扶瑶


今天,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倍感振奋和鼓舞。三天前,我有幸作为参赛学生成员之一,代表学校和材料学院的项目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并获得金奖。在比赛期间,我与一众优秀的伙伴交流想法,携手同行,深深感受到创新大赛的魅力,感受到创新在当代科技、产业、社会与生活中的巨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大家,要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作为一名南理工的青年学子,我将继续传承南理工精神,围绕我所在的先进磁性功能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领域,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投身科研实践,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新一代青春力量。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金奖项目“强磁先锋”负责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生

张依林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备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要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中外青年的友谊。在本次大赛中,我们与不同学校的佼佼者同台竞技,互相切磋,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圈,最终实现了学校红旅公益组金奖“零”的突破。作为新文科项目,我们将Z世代人的诉求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推出红色剧本演绎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公益模式。我们引导年轻人在沉浸式体验中感知人文历史,树立文化自信,以剧本为载体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未来,我们要继续发扬“哈军工”的优良传统,积极传递向上向善、求真求美的价值追求,用心用情讲好红色故事,努力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彩!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金奖项目“润心泽远”负责人、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2021级硕士生

田超群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并对参赛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青年学生的创新热情、创新能力、创新成果的极大肯定和深切勉励。作为钱学森学院的本科生,我要向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学习,夯实学业基础、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严谨治学、勇攀高峰,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积极投身科研事业、勇担时代责任,为成长为能够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的一流工程科学家而努力奋斗。

——钱学森学院2022级本科生 夏新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在这个呼唤创新、鼓励创新的新时代,我们青年学子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强化基础研究,坚持科技创新。作为机械工程学院火炮方向的一名博士生,我看到一代代火炮人肩负创新责任,砥砺奋进在国家国防科技事业一线,也深知新一代南理工人的使命责任。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殷嘱托,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认认真真学本领、踏踏实实做学术,既要专心科研,也要利用好大赛平台,把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运用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担当起科技报国的青春使命!

——机械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生 李树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