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南理工需要整体办学实力的持续提升。而构筑高水平开放办学格局,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学校在办学空间上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积极开拓创新、谋篇布局,目前已形成“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
作为拓展学校办学空间的重点工程,南理工江阴校区自2018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始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以及全校师生的牵挂。那么,新校区究竟“新”在何处?日前,记者实地探访了这座即将投入使用的新校区。
中西合璧展现校园新风貌
从南京乘车前往江阴,不到2个小时,记者就到达了坐落于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的新校区。进入校区后,只见工人们正在进行着一些校内道路的硬化施工和景观绿化的种植。据江阴校区建设办公室主任周学铁介绍,校区的主体工程虽然在去年6月份就已经完成了,但是校园景观绿化、校区道路建设以及建筑内部装潢等后续性工程还是因今年的新冠疫情和入夏以来持续性降雨的影响有所延误。
为尽早实现江阴人民期盼拥有一所高水平大学的夙愿,在江阴市政府、工程建设方、临港开发区以及校区管委会等各方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下,被耽误的工期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加快进度硬是给抢回来了,从而确保了今年9月9日首批师生能够顺利入驻,新校区如期启用。
站在鼎新研究院的顶楼俯瞰四周,占地面积1115亩的新校区里,样式精致充满法式建筑元素的教学楼与水色连天滟的校园景观相得益彰。记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新校区的规划和布局体现了南理工校园文化与江阴地域文化的高度融合。尤其是通过校风碑、水杉林、二月兰、学子湖、钟楼等景观的规划建设和生态布局,共同构建起一个纵横交错、中西合璧且极具生态化、园林化、现代化的美丽校园。
通过走访教学实验楼、工程训练中心、图书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体育馆、游泳馆、智慧教室等各类基础教学设施,实地查看学生宿舍楼、教师公寓、外国专家楼、食堂、超市、快递收发中心、洗衣房等生活配套设施,记者切身地感受到了新校区办学条件保障的优越和完备。
一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大学校园,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其浓郁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现出来。记者获知,江阴校区在规划建设的同时,就注重对校园文化内涵和品位的提升,组织工作专班,邀请相关专家开展了校区主要建筑、道路以及景观的命名工作。此外,通过对校区门牌标识、道路指示牌等加强设计,提升材质,进一步优化校园整体和局部的文化氛围。与此同时,通过对图书馆、至善楼、格物楼、公共教学楼等主要校区建筑公共空间的规划布局,强化了人文环境氛围的营造。
学科专业彰显办学新优势
江阴校区的建设除了离不开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的各类硬件支撑外,通过设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定位以及市场经济需求的特色专业和学科方向来彰显自己的办学优势同样关键和重要。为此,江阴校区从建设之初就瞄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办学目标,努力打造服务“两个强国”的先行区、新兴交叉学科的先试区和国际化办学的示范区。
据了解,新校区将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微电子、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管理、工商管理等相关学科方向;积极打造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首批特色专业。
副校长兼江阴校区执行校长陈钱表示,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地方产业的优势,并结合学校优势特色以及“双一流”建设需要,新校区将先期设置中法工程师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新能源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基础教学与实验中心、志道书院、鼎新研究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阴学院等教学和科研机构。
结合江阴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新校区将高起点、高标准开展本科生及研究生教育,力争把南理工江阴校区建设成为办学质量优良、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人才培养基地。
书院教育探索培养新模式
“新校区的建设发展,不会简单地移植南京主校区的教育模式以及管理运行机制。”这是陈钱副校长在接受采访时重点强调的。他表示,结合国家探索成立“未来技术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希望通过江阴校区的建设探索并形成出一套南理工办学育人的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书院制教育管理就是江阴校区在学生教育培养方面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其运行模式的核心是:书院主管学生,学院主抓教学,深度融合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在基础课阶段由书院统一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专业课阶段分类进入各学院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养。新成立的志道书院主要是面向本科阶段的培养,而鼎新研究院则把培育的重点放在研究生教育层面上。另外,在落实小班化教学、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和研究生班导师制等方面也在探索和推进当中。
在校企合作方面,着眼于突出“名校-名城-名企”强强合作的优势,江阴校区也在积极探索新路径。其主要的做法就是筹建产教融合联盟,通过联建实验室、第二年驻企科研、定向培养等举措开展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
对于如何深化“引企入教”,陈钱副校长认为:一是要注重发挥企业的育人作用,逐步构建起企业深度参与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二是要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型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和合作机制,培养一批行业领军人才。
目前,江阴校区已经与远景能源集团、江苏法尔胜鸿昇集团等8家企业签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合作协议,正式组建“产教融合联盟”。
对于中国县域经济排名全国第二的江阴而言,南理工新校区的落户不仅是高端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产业强市创新驱动的源泉。依托南理工的人才和科研实力以及江阴众多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双方将共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阴研究院,共建南理工科技园、博士生工作站、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打造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新优势,助力江阴数字创新港的规划建设。
除了创新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江阴校区在校区管理的体制机制方面也锐意改革,实行着一套不同于南京主校区的管理方式。最突出的就是: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尽可能地压缩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减少管理层级,实行国际上通行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构建无缝衔接、协作高效的行政事务中心。此外,遵循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原则,全面实行社会化后勤服务,例如餐饮、物业、医疗、商业等后勤服务和条件保障工作,在这里都统统实行服务外包,校区聘用优质资源和专业人员来承担这些工作。如此既减少了管理和运营人员的聘用,降低了费用,又提高了管理效能,提升了服务的质量。
新校区开启新作为。随着我校江阴校区开学投入使用,南理工的办学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模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必将为国家的战略需要和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贡献。
作者:陈育凡/文 朱志飞 黄海燕 井叶等/图